风暴注册_风暴娱乐平台
风暴注册_风暴娱乐平台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31 19:43    文字:【】【】【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过于单一,养殖过程多依赖人工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养殖的密度过高、水质污染严重、多鱼病现象,造成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因此,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亟待改造升级,物联网技术赋能渔业智慧化的养殖模式渐渐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共识,利用传感器、通信等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增强水产养殖业基础,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下实现传统手工养殖的升级转型,对水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持续带动和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水平,造福于渔民和环境。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网络,作为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持。就当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方面的应用来看,物联网定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传感设备和技术,如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NB-IOT技术、WiFi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对不同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等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再连接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庞大网络,达到万物互相连接、互相通信的目的。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现代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生产、运输的智能化管控,促进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渔类生长对养殖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生长环境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水产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生物生长情况等。通过对养殖环境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和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进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渔类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养殖环境,主要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其中包括养殖环境的干湿度、温度、大气压力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获取、处理、加工,为渔业生产制定智慧化的养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对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控、预警,精准控制水温、水压、PH值、溶氧盐度等水质指标,如果发现超过安全养殖的阈值,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实现智慧安全养殖。第三,对养殖生物生长情况的健康监测,现如今水产养殖的密度过高,在养殖的过程中鱼病现象频发,直接导致养殖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渔类生长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安排饲料投放量和喂养次数,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制定出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渔类的健康生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6年,我国就建立了“农业部种植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此后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现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的溯源中,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也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信息植入到生物体中,建立生产数据库,实时存储生物生长过程中相应节点的溯源信息,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四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水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精细化、数字化,让消费者放心吃鱼。

  据调查,我国水产养殖业大部分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理念较为陈旧,依旧习惯延用传统手工养殖方式,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现状。首先,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养殖人员大多凭借多年的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人员缺少定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其次,大部分的养殖基地,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水产养殖环境复杂,网络通信条件比较差,电力供给不足,难以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的物理条件。

  我国2011年在江苏省建立了第一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构建了对水产养殖区域预测、预警、控制和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加强,应用还不成熟,而一种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改进,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准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水产养殖中融合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在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反馈方面缺少参考案例。只有部分养殖企业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缺少对“物联网+”现代渔业的统筹规划,物联网技术还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企业和养殖人员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于片面性、局限性的认识阶段,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有效融合。

  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现代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物联网在现代渔业上的发展需要一批熟悉水产养殖与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大部分养殖户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陈旧,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渔业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缺少水产养殖信息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使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合理应用到水产业生产中;第二,缺少水产养殖业大数据信息分析人才,难以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导致水产品滞销。

  一是加强养殖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水产养殖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联合当地高校,定期给养殖户们举办新兴科技和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讲座或开展物联网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建立统一的渔业生产交流平台,养殖人员利用平台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养殖户们对新兴的水产养殖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二是鼓励养殖户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许多养殖户们在生物养殖过程中加入了物联网技术之后,都很担心各类传感器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否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都不敢轻易花钱购买相关数字装备投入到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应用新技术养殖户的资金扶持,鼓励各养殖户们勇于尝试在养殖过程中装配数字机械设备,同时为养殖户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专家给予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

  一是建立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重点制订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结合深海抗风浪网箱、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疫病苗种场建设等领域制订智慧渔业标准框架,统一信息传感装备、无线传感技术和水产养殖大数据等参数标准和协议,实现物联网产业链条和水产养殖产业链条的有效融合。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根据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在建立水产养殖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框架下,以推动水产养殖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和提供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在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分别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研发实验项目,按照水产养殖业养殖模式,结合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数字化设备和管理软件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化物联网技术分类开发,产品化养殖管理模式研究,加大养殖水域环境感知、设备精准控制、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渔业生产智慧化水平。三是社会服务。鼓励物联网企业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之间合作,在遵循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共同研发水产养殖智慧化技术,建立远程监测、预警、控制和诊断等水产养殖的信息处理模型和管理软件,整合完善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链条化水产养殖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为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疫病防控等提供智能的服务。四是发展现代渔业。水产养殖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渔业自然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充分凸显物联网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渔民和服务社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校联企业”、“基地联市场”等多种联结机制,建立技术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和工贸农一体化的综合性水产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工程化水产养殖业,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实施养殖基地规格化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加强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的一大关键是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第一,鼓励知识水平较高的水产养殖从业者返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物联网下的水产养殖方式、管理方法和生产及营销模式,通过水产养殖业新人的带头发展,让水产养殖生产者看到实际收益,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致富,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水平;第二,结合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海洋类的院校,挖掘“物联网”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渔业的智慧化发展中去;第三,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拓宽养殖者的学习渠道,搭建信息课程平台,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或其他信息网课,鼓励养殖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

  通过对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物联网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认识到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未来渔业发展趋势,当我国的水产养殖一旦全面普及物联网水产养殖模式,用物联网技术重塑水产养殖产业,将会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水产业落后的面貌,优化智慧渔业养殖环境。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从英文上翻译即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谓物联网,是指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将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和信息通信实现高效、先进和智能服务的一种网络技术。具体来说,物联网是运用光学识别、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时采集需要的信息,如某一物体或某一过程的有关声、光、热等各种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实现对物品或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监管的一种网络。它有两层涵义:其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其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具有延伸性,任何物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物联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通过相关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实时准确地将物体的信息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分析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农业物联网被划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应用层。基于这个层次划分,可以将物联网关键性技术概括为对应的三大类:

  它应用于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链条上最基础的环节,由各种传感器节点组成,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在水产养殖业中,传感器技术被用于测定光照度、水体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浊度等参数,而这些参数指标都会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繁殖周期、产量及质量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主要应用于水产品的质量追溯。GPS技术则是基于新一代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可以进行海、陆、空全方位的、实时的三维导航和定位,具备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在渔业中,GPS技术可以应用于水产品物流销售环节及质量保障体系,对养殖情况、产量、产品流向等进行实时描述和跟踪。

  它应用于物联网信息传输层,是信息传输的必经路径。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根据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广域网所获取的各类数据。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它是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采集和发送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

  它是实现渔业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主要涉及云计算、专家系统、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于信息应用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融合与处理,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从而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其中,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由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以提供各种软件服务。专家系统(ExpertSystem,简称ES)指运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人类专家,解决各种具体而复杂问题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是通过数据、相关模型及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来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以及分析等运用的技术系统,属于一种特定的重要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在渔业上可运用于质量追溯、物流跟踪等方面。目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它包括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机器学习以及模式识别等。2、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研究,即声音、视频、图形以及文字处理等。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研究。通过智能化手段,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如可以准确地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等。4、智能信号处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技术。

  大力发展渔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渔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渔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渔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出路。渔业物联网作为渔业信息化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已经起步,技术示范和应用的实践证明,渔业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从手工操作向智能自动化操作转变,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数量型向精准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型发展方向转变,对促进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实现了养殖设备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养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养殖的相关信息,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多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简化了日常养殖管理工作,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案例:湖北省洪湖市六合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期建成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面积1500亩,安装了水产养殖生产环节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两个组成部分。包含8个子系统:基地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物联网监控总部总控中心和养殖基地分控中心、水质传感器采集系统、大型自动气象宏观环境监测系统、水产养殖智能化控制系统、告警子系统、防雷系统和通讯无线系统。主要示范特色养殖和蟹苗培育。经过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实验,该技术的使用,降低劳动量40%。

  借助于相关养殖模型(如最佳养殖参数模型等)、疾病预测预警系统、专家知识库系统等,养殖人员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并及时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灾害,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案例: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鱼塘31个,循环流水生产池5个,养殖水面达325亩,是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主养黄颡鱼和翘嘴红鲌。2014年6月起,示范应用水产物联网技术,使用物联网智能投饵技术,减少饲料浪费15%;使用物联网智能增氧技术,减少电费20%,使用物联网水质在线%。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合理控制水质相关参数指标和饲料的投喂量等等,有效降低投入品消耗,减少水体污染物排放。案例:江苏泗洪县金水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1.35万亩。养殖品种以河蟹为主。2013年相继完成了养殖基地的水质在线监测物联网系统,养殖过程中药物使用量降低了30%,降低了饲料投喂量,减少了因养殖水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养殖风险。(四)提高管理效率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实时、快速、便捷的收集、获取和分析利用,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环境监测、生产信息管理、产品销售、质量安全追溯、加工运输、信息查询及服务等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必要条件,它紧密关系着水产养殖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同时,水产养殖水质环境的管理决定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养殖水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含量和浊度等。借助于各式传感器,养殖户可以实时获取水质环境的相关参数。同时,基于智能传感、无线传感网、通信、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集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无线传输、远程与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使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进行科学水产养殖与管理。

  就水产养殖而言,饲料的科学投喂无论是对养殖对象的良好生长、人类的健康饮食,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投喂量不足或者饲料搭配不合理必然会影响水生动物对饲料营养的需求,阻碍其正常的代谢繁殖,同时还会导致疾病发病率增高。不仅提升了养殖成本,还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饲料投喂过度,则会造成水体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建立起水产养殖精细投喂系统,对养殖模式、养殖环节、每日投喂量、投喂次数及投喂时段等进行最优化。根据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相关数据,如光照、水温、溶氧量、浊度、氨氮等,可分析养殖环境因素与饲料摄取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养殖品种各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情况,从而建立起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投喂模式,实现按需投喂、最优化养殖。在疾病预警预测部分,可利用采集的数据对水环境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调查和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水质参数的各种边界值(如无警、中警、重警的边界点),进而可以确定每个警级的区间并进行预警。这样,养殖户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养殖环境信息并及时作出处理,起到预防作用。此外,还可建立相关的疾病诊断和决策系统,针对养殖户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症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通过知识库和专家库的建立,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及利用。一方面可以随时查询关于水产养殖的有关知识,包括水产品品种常见疾病及症状、对应处理措施以及药品信息等;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与专家的在线沟通互动,及时获取相关帮助与服务。

  养殖管理可追溯是指通过记录的标识,对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者位置给予追踪的能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条形码及温度传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唯一的、可识别的码,对水产品从育苗、养殖、加工到物流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现对水产品整条产业链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溯源管理。水产品全过程质量追溯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系统:1.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养殖饲料的投喂、药品的使用、水产品的出入库的登记管理等;2.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包括登记和管理水产品的来源信息、相关检疫信息和加工后的出厂信息等。3.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通过RFID温度采集标签和无线网络服务终端,采集和读取在物流过程中的水产品相关信息,并进行传输和储存。4.水产品交易零售管理系统。主要记录水产品的卖方、买方、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交易价格等信息。5.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通过建立水产品质量查询追溯平台,消费者可根据购买凭证,查询到水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

  (一)渔业物联网发展的目标用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融合、渗透渔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渔业建设。具体的分析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物联网技术和关键产品要国产化。2.降低物联网技术系统和产品的价格。3.熟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质量,整体技术和应用走入世界前列。4.主要通过市场对基础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的渔业物联网产业。5.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养殖户普遍降本、减耗、增效。

  (二)渔业物联网技术优势和差距我国渔业物联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的方面技术领先,有的方面技术落后:1.在信息感知技术方面,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整体上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化学传感器,另一类是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中水温、盐度、pH值的传感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溶氧传感器随着我国四电极脉冲激励溶解氧测量方法的发明和多元水质信息矩阵式补偿校正模型和自诊断、自识别智能变送方法的发明,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氨氮传感器还有一定差距。光学传感器中水温、溶氧、盐度、pH值、氨氮的传感器差距还比较大,稳定性差、准确性低、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2.在信息传输技术方面,为水产养殖生产服务的无线传感网络(WSN)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在信息应用系统方面,养殖对象应用控制系统和养殖设施智能化控制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4.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渔业物联网发展建议我国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现代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养殖环境监控、精细投喂、疾病预防与诊断、养殖过程可跟踪与产品质量可溯源等方面所存在的应用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系统示范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当前应重点加强渔业物联网规划、渔业物联网技术标准、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渔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二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组建专家团队对渔业物联网核心设备和技术以及控制应用系统进一步攻关,提升产业装备和应用水平。三是广泛吸收各种社会力量推进渔业物联网的发展。利用市场配置渔业物联网的基础资源,扩大渔业物联网的建设力量和支撑力量。四是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系统性的物联网技术培训,提高系统工作人员和养殖生产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畜牧养殖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政府也大力支持畜牧养殖生产,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但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1促进农村生产意识的转变。过去人们从事农村畜牧养殖行业,收入微薄,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农民一旦有机会就会进城打工而不愿意继续在农村从事畜牧养殖,农村畜牧养殖产业一度面临着荒废[1]。但现在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禽类和蛋类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所以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可以获得丰厚经济效益的热门产业,进行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技术的推广,可以让农民意识到畜牧养殖产业的价值,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生产意识,让农民不仅可以依靠更少的人力进行更多的生产,在满足自家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创业发展机会,走向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1.2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人员专业技术。畜牧养殖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会运用到许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当中,仅凭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养殖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养殖人员需要有扎实和丰富的植物学、动物学基础以及一定的医学知识,还要对现代应用设备有充分了解,因此,养殖人员要提高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快地应对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为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1对于技术应用有难度。由于畜牧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当中,根据经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养殖模式,再加上农民普遍文化程度有限,不注重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没有积极的去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养殖方法,所以对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2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当前,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主要是采用宣传或是培训的方式。但这些方式对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有一定局限性,只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进行实战性演练,不能达到很好的推广效果。2.3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所掌握的养殖技术都比较落后。加上受到经济条件因素的限制,即使是有专门的人员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知识也不能适应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实际需求。造成技术上的匮乏,经济效益也无法提升。

  3.1推广人员自身素质要提高。农村畜牧养殖技术需要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这就要求进行技术推广的人员自身要有相当的职业素养,对于技术推广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3.2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养殖产业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不足[2],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畜牧养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这包括物资上的供应,也包括技术上的传播和普及。3.3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推广方式还较为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技术推广的效果,所以就需要相关推广技术人员不断采取措施来丰富和完善推广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普及效果,提升农民的应用水平。

  总而言之,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先进技术需要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推广,相关工作人员要了解当前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推广中受的阻力,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够使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水平得到提升。

  [1]王文菊.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畜禽种业,2016(6):39.

  水产养殖是一门研究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专业学科,主要讲授水产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病害、繁殖、营养等与水产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产养殖学涵盖多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21世纪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实践性强的学科其专业知识讲解,适当应用多种新型动态的教学方式(如视频教学模式)才能更好提高学生对实践性专业技能理解与领悟。

  目前,我国高校水产养殖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口头讲授,课件展示,讲授内容大多偏重于书本知识,冗长生硬,对学生来说空洞乏味。虽然多借用多媒体技术,但不可避免还有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难以激起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讲,一般在睡眠或在手机玩耍中度过,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信心和动力,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巩固,已成为很多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其课程设置不乏多门与室外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课堂授课大多以理论为主,对于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点难以深入介绍,即使结合具体的图片,学生也只能略懂皮毛,对于具体的操作印象不深。由于受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与实践相关的基础内容无法一一安排室外现场实习。缺乏形象的实物演绎与理解,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进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开发,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多媒体教学素材,高清图片、动画模拟、视频教程等多种教学元素已逐渐融入当代教学环境中。其中,视频教学图文并茂、动感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已逐渐成为传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

  目前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大多以板书和文字讲解为主,大学生每天接受不同课程的学习,头脑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概念与符号,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疲劳与枯燥之感。视频材料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画面、文字、声音等直观的视听信息,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具体操作的过程和细节。此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将视频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普通教学手段难以清楚地讲解知识,如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者是普通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的技术过程利用视频技术会让该部分知识难点变得直观形象,显著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思考。如在讲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最基本的人工催产操作技术,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借助教材的文字描述以及相关图片的剖析讲解,尽管教师讲得鲜明生动,大部分学生仍难以明白整个过程的原理操作,或是难以把各部分的技术操作相互衔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了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仅仅依靠教材的讲解,学生大多数只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对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技术内容无法全面了解。此外,文字是单调的,许多简单的原理现象以及技术流程若转化为文字性描述会占用较多的内容篇幅,需要花费较长的讲解时间才得以把问题阐述清楚,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会让教学陷入沉闷的境地。虽然室外实地观察可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每次上课专门进行室外教学也不现实。且多数实践内容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一一开展。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大多数实践内容跟繁殖有关,而鱼类的繁殖习性受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繁殖时期一般在3~6月份,倘若授课时间未逢其时,或课程安排于下半年,这方面的实验以及实地观察就无法开展;又如水产动物疾病学,病害的爆发都具有不确定性,受养殖品种、温度、水体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也限制了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

  视频教学在实践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并非万能。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也不能一味依赖视频教学的模式,毕竟视频技术只是作为教学工作中的辅助手段,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视频材料,与传统文字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视频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可以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说明今后的教学方式一律采用视频教学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应该重视视频技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过多依赖视频材料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让学生习惯了上课观看视频,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做笔记,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水产养殖专业虽然许多课程内容与室外实践相关,但也有绝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点,例如专业性的概念,原理,发生机制等等,必须以文字讲授为主,以巩固学生头脑中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与概念,对于那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实践型的技术操作流程和实验等需要通过视频材料才能直观形象讲解的内容,合理性的引入视频材料,结合文字讲解,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在进行每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授课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制定教学大纲,整理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确定授课方式,确定需要应用视频材料的章节和内容,提前准备与此相对应的视频材料。此外,对于每个视频,任课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观看一遍,理清讲解思路,保证课堂中能够有条理讲解视频的内容,进而引出该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种类越来越丰富,来源也越来越广泛,琳琅满目的视频资料在互联网上都能获得。对于众多的视频材料,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课程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筛选,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料作为授课素材。如有关鱼类受精卵发育过程的视频网络上就有十多个,但是选用的鱼类材料,视频时间长短,拍摄手段等各有差异,而有关鱼类增养殖技术方面的视频更是多不胜数,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用视频。

  互联网上的视频五花八门,许多视频学生只要上网也能轻易获得。可能教师上课中播放的视频部分学生之前甚至很久以前就在网上看过,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倘若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多收集第一手的原创实拍视频应用于教学上。譬如任课教师与校外的试验基地,实习企业,研究单位合作交流,获得相关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操作实拍视频,或者自身参与相关室外实践和技术交流的同时,在现场进行拍摄获得第一手实拍视频。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辅助手段,在当代教学模式中已逐渐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应用型专业,许多课程涉及到具体的室外技术操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对该部分内容环节难以深入诠释,影响教学效率,而视频教学技术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视频教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应用视频技术注意的问题及主要应用方式,以期为今后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1]刘毓.基于视频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139-141.

  [2]蒋三强.视频教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10).21-23.

  [3]曹谨玲,陈剑杰.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践,2013,5(9):133-134.

  [4]田雪,王磊,聂国兴.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河南水产,2014,(3):41-42.

  因为从事水产方面的群众类似于从事农产品的,零门槛,文化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养殖经验严重不足,所以造成水产养殖技术很难普及到群众。另各个高校对水产养殖也不太重视,对此方面高端人才的培养不足,形成紧缺态势。

  这个问题事关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层面,水产养殖的技术提升也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及高新人才的参与。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方面的重视不够,相关性的专业人才极度紧缺,加上投入资源不足,所以研制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对水产养殖培训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需要接受培训的养殖户根本没得到消息,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也得不到推广与普及,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现在的水产养殖管理是极其不专业的,首先是培训的宣传管理,大部分养殖者没有收到相关消息足以说明这方面的松懈,还有监管制度也不完善,导致水产养殖养殖技术根本无法很好的扩散,这些问题反映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因为各方面原因我国对于水产养殖培训可谓是相当的不重视了,养殖户对培训开展一无所知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现在水产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薄弱。各个地区由各自负责寻找专业人才来开展培训,不如直接由国家组织专家,分别配送到水产业发达的地区开展公众讲堂,也可利用中央教育频道直接插播讲座信息,或者直接在卫视或者广播开展公开普及教育。或者“先者带动后者”,先进技术的推广一定是远远超出旧技术的,只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成绩,这样才会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念头,才会激发养殖户学习的热情。

  村民个别的成功案例可能还无法吸引部分守旧者改变,如果大的水产基地都成功了,那对他们的影响肯定更大。所以国家应该花费一些心思建立水产养殖的示范基地,这样既能提起大家对技术的追求,也能方便养殖户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难题去就近的示范基地询问,实现带动全国水产养殖业品质的提升,让高科技的养殖技术有了其用武之地,同样也方便示范基地随时与有创新性的养殖户交流技术。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的最大受害国。由于长期以来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水产养殖的急剧膨胀,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涌入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遭遇绿色屏障;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激素滥用、色素添加投喂、药残”等风波与传闻,让国人对许多养殖产品望而却步。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郑州的水产品养殖却是稳步增长,知情人士透漏,这一切都得益于郑州市农委严格监管和服务保障。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全市水产工作的中心。为此,郑州市农委同各县农业主管部门签订了工作责任目标,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提高各县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严格要求,水产品药物残留产地检测合格率必须保持在97%以上;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环节的违法使用一律禁止;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为了从源头抓起、打牢基础,郑州市农委切实抓好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科学发展思路,加强投入品采购、苗种放养、生产、用药、培训、销售等各项记录,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认线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养殖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参与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3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21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1万亩,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总数达到16个。

  为了确保消费者消费安全、餐桌安全,郑州市农委健全了“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层层把关,实现了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完善了水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了31个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今年还制定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了农产品生产环节企业(农户)IC卡信息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追查处理系统。

  在加强对水产品生产过程的执法监管方面,他们要求苗种生产企业必须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购销记录完整,制度上不使用禁用药物。经常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年安排4次水产品例行抽检,在本市的3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做到逢进必查,检测合格率位居全国第三。

  郑州市农委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还特别强化对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对口服务,他们专门成立了无公害基地技术顾问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基地,定期上门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鱼病高发季节组织鱼病专家到渔区指导渔民安全用药。

  通过这一系列得力举措,郑州市的水产品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据市农委统计,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1万亩,水产品产量14.5万吨,渔业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沿黄的中牟、荥阳、巩义、金水、惠济5县区的养殖面积达到10.23万亩,占全市的72.6%;产量1.35万吨,占全市的93%,沿黄渔业优势产业带已现雏形。黄河鲤鱼占总产量的67%,郑州的黄河鲤鱼正逐步成为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市内有2家农业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37万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

  和郑州仅100多公里路程的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由于其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所以域内水域宽广、河流众多,近年来水产品养殖业也迅猛发展。为了保障百姓餐桌安全,确保养殖企业稳步有序生产,洛阳市农委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同时,加强引导和宣传,使人们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首先他们以“放心农资下乡”、“科技下乡”、“水产养殖执法检查”等活动为载体,将教育和宣传、执法与宣传有机结合,通过现场宣传、组织讲座、张贴“明白纸”等形式,印制了《鱼用药物使用方法》、《禁用渔药清单》等宣传单送到养殖户手中。同时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知识、安全用药知识、相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知识传播给渔民,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安全用药、安全饲喂。另外还组织全市水产技术专家、渔药或饲料生产厂家技术员,深入池塘或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农民举办培训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通过宣传教育,该市养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都能主动做到不使用激素、抗生素、硝基呋喃等禁用渔药。特别是目前吉利区正在推广的草鱼疫苗防治技术,基本做到了草鱼在生产中不用药的方法,为洛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安全监督,加快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施规模化养殖,成效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该市水产养殖业向优质、高效、安全方面迈进。

  水产养殖是在人为控制下对水生动植物进行培育、繁殖与收获的一种生产活动,水产养殖业也已经成为最可靠、最迅速的蛋白质来源方式,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水产养殖业进行小规模生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过度追求生产产量,往往忽视了保护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和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水产养殖不断受到病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与困扰,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因此,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面缺乏政府管理行为,从而导致个体分散养殖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有许多养殖户的专业素质较低,对相关养殖知识缺乏认识、或者无法活学活用养殖知识,对鱼病及其检疫知识缺乏了解,对水产品的多发病特点与其防治措施也没有全面地掌握,对水质的管理与监测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发展。

  部分种类种质严重退化、质量与数量不稳定、苗种短缺等问题是苗种选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业中,有许多苗种场受到眼前利益的驱使,对苗种选育与更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熬成了苗种的品种退化问题,抗病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进而导致饵料利用率的降低,使用化学药品的几率相对增加,从而导致了水环境污染的加重。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已多达数十种,其病原包括寄生虫类病原、原生动物类病原、真菌类病原、病毒类病原、细菌类病原等[1]。水产养殖的集约化提高了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几率,在对养殖生物进行移植、引种时检疫措施比较缺乏,从而导致大量的境外疫病侵入我国水产养殖水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有许多养殖户与养殖场在快速检测、早期诊断传染性流行病方面无能力、条件不成熟,从而导致额病原微生物的高速繁殖、蔓延,从而产生了水产养殖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许多国家与地区发生了多起水产养殖鱼类逃逸问题,而逃逸的鱼类在野生群体遗传基因组成、疾病传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水产养殖也会对底栖生物群落产生影响,通过对富营养化在底栖生物群落变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底栖生物类群会因为底栖氧饱和度不断地改变而发生演替。此外,因为动植物残体、残饵、排泄废物等有机质会在养殖水域的池底进行积累,从而使水域浮游细菌生物、底泥细菌量也都有所上升。总之,由于环境受到了破坏,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基因库的改变、野生苗种资源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会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现代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生产,投饲了大量的外源性饵料,使大量的残饵进入到了水体,导致水体的有机负荷得到了增加,从而发生富营养化、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病原体等。为了对病害进行防治,在水域内大量投放化学药品,从而加大了水环境污染。

  对于虾类养殖来说,其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水产养殖的水平与规模。单养高产模式虾类养殖,饲料利用率非常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物、虾粪及残饵对养殖区域的池水产生了污染,由于单养高产模式会经常性的换水,所以,对浅海海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池、海间水不断地进行交换,是其产生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精养虾池中的N以溶解无机氮、溶解有机氮与悬浮颗粒氮等形式存在,而溶解氮的来源有虾粪的排放、配合饲料释放与鳃的排泄这主要的三种[2]。在虾池中,微生物在分解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从而对虾体生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抗病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对于筏式养殖模式来说,物质循环、水体交换比较缓慢,从而导致了养殖水域内悬浮物长期淤积,从而加强了使微生物活动,使养殖水域内的氧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缺氧环境,给水产养殖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经济损失。

  此外,沿海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有机废物排放,从而给半封闭港湾带来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导致硫化细菌繁生、还原性化合物得到增加以及大型底栖生物的数量、种类、丰度减少。

  清洁生产要求,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污染降低到最小,所以,在水产养殖方面,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降低其污染物的产生量。首先,应该重视培育基础饵料,研发适合不同幼体阶段、不同动物、优质的育幼饵料、开口饵料,并进行科学地投喂;培养与提高水产养殖者的专业素养,实现科学的养殖管理;选育健康苗种、合理地安排放养密度。其次,应该合理利用新兴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苗种[3]。中国海洋研究所与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培育含抗冻蛋白转基因鱼,这种鱼苗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冻能力,而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地域等因素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制约作用,环境条件与管理水平的不同、养殖生物间是否具有互补效应也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影响。单一品种的水产养殖不仅不能充分地利用环境容量,还容易产生污染,所以,应该选择多品种轮养、间养、混养等生态养殖、立体养殖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利用、转化饵料,降低环境污染。例如基塘系统、稻田养鱼,鱼、珠混养,滤食性鱼类、贝类与虾混养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1]吴伟,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02:26-34.

  [2]雷志刚.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的对策[J].北京农业,2014,33:177.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3]柳富荣.浅谈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饲料广角,2003(13):9-13.

  按照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我局对水产站工作人员进行细化分工,实行包片负责的制度,每个人负责几个固定的养殖场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指导,养殖场所在的乡镇水务技术推广站站长为区域质量监督管理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养殖水产品的日常监管。同养殖场签订了水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从而形成了从上到下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体系,加强了水产品安全管理工作。

  我局坚持以正面宣传和舆论导向为主的方针,将普法宣传教育与普及科学养殖技术知识相结合,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食品安全防控相结合,以提高养殖业主健康养殖、依法防疫、依法经营参与意识为总的指导思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同时,我局根据我区水产养殖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印制了《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水产品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场所巡查监管记录》等记录资料,通过召开业主培训会、深入养殖基地向生产养殖业主散发宣传资料。据统计,全年共计举办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100余人,张贴标语3幅,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我局以生产环节为重点,主要检查养殖场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档案等内容,特别是针对渔药进货记录、渠道、采购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此期间,共清查养殖场12个,未发现违规渔药。但是,部分养殖场却存在未建立生产、销售、用药记录的行为,未建立生产记录的养殖场有3个,主要是生产记录不完善,用药记录不全,我局已作出批评教育,并将其列入重点监控对象,以不定期的形式,对其重点进行突击检查,有力地促进其整改。

  我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养殖户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抽检,今年已完成40个抽检任务,抽检品种主要包括长吻鮠、鲫鱼、翘嘴红鮊、草鱼、鲢鱼、斑点叉尾鮰等,抽检结果均为合格,未检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等药物残留,从源头上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区百姓的餐桌安全提供了保障。

  尽管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很多水产养殖场是小户经营,资金少,规模小,意识差,生产不够规范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养殖户未能按规定做好记录生产、用药、销售情况,有的未将记录按规定进行保存。

  (一)对文化素质较高的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含量,通过辐射带动的方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督促他们完善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三)继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模式,通过实行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和养殖证制度,把好养殖生产准人关,通过规范养殖行为,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产地、优势产品基地,通过实行渔医制度,推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特别是药残抽检力度,把不合格产品控制在萌芽状态。

  水族产业属于休闲渔业范畴,具有产业链条延伸广、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要素集约型强等优点。近几年,随着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徽省水族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包括水族用品销售,水族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水族产业已成为安徽渔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1.1 观赏鱼产业分布区域化 2015年,安徽省观赏鱼养殖基地80多个,年产观赏鱼商品鱼1亿多尾。观赏鱼养殖基地区域化特色明显,主要分布在合肥市、阜阳市,淮北市、滁州市、六安市、铜陵市等市也有少数基地分布,合肥市、阜阳市已成为安徽观赏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目前安徽生产的观赏鱼主要是金鱼、锦鲤,金鱼的品种100多个,主要品种有草金、五花、虎头、凤尾、蝶尾、泰狮等,锦鲤品种有10多个,包括红白、大正、昭和、黄金、秋翠、黑金等。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标准化观赏鱼专业生产基地集种苗繁殖、养殖、研发为一体,年观赏鱼繁殖能力达到2亿尾,2015年省农委认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养殖观赏鱼出口英国、德国等国家。

  1.2 观赏鱼养殖生产标准化 安徽省大力发展观赏鱼健康养殖,推进生产标准化,提高观赏鱼产品品质。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阜阳市颍州区水产站等单位先后制定了草金鱼繁殖、草金鱼养殖、紫蝶尾龙睛金鱼繁育、兰寿金鱼繁育等4项观赏鱼养殖省级地方标准。阜阳市全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1.3 水族市场发展专业化 安徽每个地级市都形成了从事观赏鱼、水族用品、专用饲料销售的专业水族市场或者集散地。观赏鱼销售主要品种包括金鱼、锦鲤、龙鱼、热带鱼和观赏龟类,水族用品主要有水族缸、观赏鱼专用饲料等。销售产品中金鱼、锦鲤、观赏龟类主要来自本省养殖基地,龙鱼、热带鱼、水族缸、专用饲料等都来自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和观赏鱼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合肥市较大的水族专业市场有裕丰花市、海汇花市、清溪路花市等,其中裕丰花市有水族经营户50多户,年销售额近亿元。

  1.4 水族产业形式组织化 在省渔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安徽省于2012年成立了安徽省水族协会,现有会员100多个。安徽省水族协会的成立,为推进观赏鱼健康养殖,为协调、规范发展以及服务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徽省水族协会于2013、2014年连续2a在合肥市成功举办水族展暨观赏鱼大赛,宣传展示安徽水族产业发展成就,为全省各地从事水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建立同行之间的联络,交流研讨新思路新经验,沟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为广大水族消费者普及水族知识,扩大安徽水族产业社会影响,推动了安徽省水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 水族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 安徽水族产业与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相比,总体规模还不大,安徽目前还没有水族用品、专用饲料研发和生产的专业企业。

  2.2 水族产业品牌意识不强 安徽观赏鱼生产单位品牌意识不强,全省观赏鱼注册商标很少,也没有区域性特色品牌。

  2.3 水族产品销售模式有待创新 安徽水族产品销售还以传统的批发、零售市场销售为主,网上销售量较小,拍卖销售基本没有。

  全国“十二五”渔业规划提出要鼓励发展文化多元的休闲渔业,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快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安徽是内陆水产大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发展水族产业条件优越。

  3.1 推进生产发展 观赏鱼繁殖、养殖是水族产业发展的基础。渔业部门要把观赏鱼养殖基地建设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依托资源条件,推进观赏鱼养殖向多品种、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指导观赏鱼养殖基地根据实际确定健康养殖模式,制定执行生产操作规范,建立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养殖基地要做到场区内环境整洁,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现状良好,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确保观赏鱼品质优良。

  3.2 加快品种研发 品种是观赏鱼养殖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发展观赏鱼产业,必须加强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安徽现有观赏鱼生产单位多数是从养殖食用商品鱼转产而来,其研究开发新品种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都十分有限。要充分利用观赏鱼产业发展科研资源,建立科研团队,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观赏鱼的品种研发,在维护好传统观赏鱼品种特有品质的同时,不断推出大众喜爱的新品种、好品种,促进观赏鱼消费的时尚化。引导观赏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观赏鱼品种研发,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3.3 强化品牌建设 水族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高档化和大众化,品牌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以品牌赢得市场。要支持观赏鱼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商标,打响企业品牌。观赏鱼生产聚集地要打响区域品牌,根据安徽观赏鱼生产区域布局,阜阳市可以主打“阜阳金鱼”、“阜阳锦鲤”品牌;合肥市主打“合肥金鱼”品牌。要创新观赏鱼销售方式,大力推广网上销售、拍卖销售等方式,提高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举办展会和评比活动,宣传推介安徽观赏鱼和水族产品,向消费者普及观赏鱼养殖知识,推动观赏鱼进千家入万户。

  3.4 加强技术服务 目前观赏鱼爱好者众多,但多数缺乏专业养护知识,家庭饲养成功率不高。要实现观赏鱼养殖大众化,必须做到观赏鱼饲养技术的便利化。要研究观赏鱼家庭饲养技术“傻瓜”技术,方便大众运用,提高观赏鱼家庭饲养的成功率。要组建专业化的售后技术服务队,开展观赏鱼配送与管护服务,解决家庭饲养中不易解决的鱼病治疗、水质调节、水族箱观赏鱼繁殖等技术难题,对高档豪华水族箱实行定期上门维护,推动观赏鱼进千家入万户。要制定观赏鱼品种标准,为广大水族爱好者在种类繁多的水族市场选择购买观赏鱼提供鉴别、识别依据。

  [摘要]文章通过对山东省烟台、青岛、威海三地市的渔民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了三地市渔业养殖的基本情况,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渔民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影响因素。从Logit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渔业生产年限、养殖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例、风险损失占养殖收入的比例、保费补贴水平、年龄、对保险了解程度、保险重要性、保障程度、赔付水平、对理赔定损服务满意度等因素与渔业保险需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保费水平与渔业保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的得出立足于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视角,对于构建完善的渔业保险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贾清茹(1990-),女,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理论与政策;通讯作者:陈盛伟(1971-),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业保险与农业风险管理。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水产品捕捞量约占世界的六分之一,水产养殖量约占世界的70%。自1978年实施“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政策以来,渔业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渔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渔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满足国民优质蛋白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渔业产业的稳定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但是,水产养殖对环境条件以及管理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温度的升降、氧溶量的变化、污水废水的影响、饵料的质量以及洪水、海啸、异常海潮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水产养殖保险标的多样性、差异性,防灾防损工作的难以施行造成的高风险性,保险责任的复杂性和难以鉴别性,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事故的频发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使得保险公司对开展水产养殖保险非常谨慎,水产养殖保险的开展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以养为主”方针的深入落实,水产养殖保险逐渐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同时,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动了学术界对渔业保险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王朝华系统阐述了渔业产业以及渔业保险的风险,并详细介绍了渔业互保协会的制度诚意和必要性[1];庹国柱论述了构建渔业保险巨灾风险机制的必要性,并从巨灾风险机制的制度、规模、原则、融资安排以及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2];龙文军、张成、王瑞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水产养殖保险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促进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具体措施建议[3];Mosehini&Hennessy的研究发现农户对保险的需求受到农户的风险态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风险爱好者倾向于自担风险,而风险厌恶者更喜欢通过购买保险分散风险[4];MonteL.Vandevee通过log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学历水平、费率水平、保障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家庭收入、风险管理办法等因素对农户的保险需求产生显著影响[5];叶晓凌对影响浙江省渔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6];徐小怡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渔业保险需求的因素[7]。

  纵观文献可知,各学者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也试图从各方面寻求促进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策略。“需求催生供给”,水产养殖保险的供给应该以渔民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但是,基于渔民视角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实际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水产养殖的现状,从渔民的需求出发,利用山东省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的200份调查问卷,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渔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旨在为建立完善的渔业保险体系,增强渔业保险的保障能力提高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为了了解山东省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2015年初,我们对山东省威海、烟台、青岛3个重要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水产养殖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5个部分,50个问题构成,采用封闭性和开放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的5个部分分别针对养殖户的个人信息、水产养殖生产情况、水产养殖风险情况、水产养殖保险市场需求情况以及水产养殖保险的市场运行情况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89份,样本有效率96.9%。为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选择本校的学生干部组成调研小组,并事先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和讲解;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首先对受访者进行问卷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受访者了解水产养殖保险及其作用,增强对问卷的重视和配合,尽可能减少了问卷填写的随意性。

  通过样本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了86%,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和高中;84%的被调查对象从事渔业生产年限在5年以上。可以认为,被调查者能够较好的辨析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且他们渔业生产经验较为丰富,对渔业风险和渔业保险有较为充分的认识。

  同时,86%的被调查者属于家庭养殖户,养殖方式中,海水养殖占到58%,其次为池塘养殖;大约一半的渔户固定成本投入在20万元以下,而78%渔民养殖收入占到家庭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的被调查渔户以家庭个体养殖为主,水产养殖规模适中或偏小;同时,渔民家庭生活对水产养殖收入的依赖性较大,风险的发生可能会给渔户的生活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如表1所示)。

  一般认为,渔民对风险的认知情况的差异性,会影响到对保险的购买以及险种的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渔民认为自然风险、病害以及污染是导致水产养殖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自然灾害和污染带来的灾害,渔民感到最力不从心,难以采取防灾减灾措施进行施救。在自然风险中,台风、赤潮对受访者造成最大的困扰,这与58%的被调查者采取海水养殖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水产养殖的对象生活在水中,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水温的控制和水质的监控是渔民面临的最严重的技术风险。

  风险的发生给渔民造成的损失程度存在差异,对渔民的生活的影响也相应的不同,渔民对风险感知程度和对保险的购买力也就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84%的被调查者遭受的风险损失占养殖收入一半以下,说明风险的损失比并不是特别高;但是由于水产养殖的高成本收入却偏低,73%的被调查者在风险发生后基本可以或者难以维持生活,说明风险事故对渔民生活的影响较大。一般认为,风险给渔民造成的影响越大,对保险的需求越大,因此,从渔民对风险影响的认知情况看,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潜力强劲。

  风险因素的存在,促生了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潜在的需求,但是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认知情况是决定潜在需求能否转换为真实需求的内在动力。渔民对保险了解的越充分,对保险分散风险、保障成本的功能越认可,实际购买力就越强。从表4可以看出,46%的渔民对渔业保险了解甚少,36%的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了解相对充分;82%的渔户认可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性。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渔民对保险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这可能与水产养殖保险刚刚起步有关,但是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认识,这可能得益于最近几年社保宣传的强化,使得民众的保险意识普遍提高,进而提升了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认可。

  表5进一步反映了渔民对保险的实际需求情况,被调查者对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比较理性,仅6%的渔民不清楚自己为何购买保险。同时,大多数渔民认为收入水平和生产风险因素对渔业保险的实际购买起到决定性作用;渔民在购买保险时,考虑因素依次是理赔速度、费率、保险条款与责任以及防灾减损技术。这为保险公司开展、完善水产养殖保险提供了指引,要提高勘察、定损的质量和理赔速度,通过合理的费率吸引投保对象积极投保;保险条款应当通俗易懂,并向投保对象解释清楚;要增强防灾减损技术,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渔民虽然对水产养殖保险有较大的需求,但是,对保险的支付能力却显得有点乏力(如表6所示)。70%的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年保费支出额在5000元以下,同时希望费率在6%以下,这与大农险费率在6%-7%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更与理论上渔业产业高风险对应的略高的保险费率要求存在偏差。同时,一半以上的渔民期望保费补贴比例在40%-60%区间,这与现行的保费补贴试点地区的20%-30%的补贴水平也存在差距。这一方面可能与渔民对“保险保成本”原则的理解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渔民的高风险、高损失,导致收入降低,购买力减弱,对保费、费率、补贴的要求相应的较敏感。

  从渔民的投保途径来看,约一半的渔民倾向于“渔业主管部门或乡镇干部动员”,约四分之一的渔民喜欢“亲戚朋友同事推荐”。因此,渔业保险的推广应该集合各方力量,加大政府部门的参与,促进渔业保险向强、向大发展。

  本文研究认为影响渔民参与水产养殖保险的因素主要有渔民的基本情况、风险因素对渔民的影响、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认知情况、渔民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反馈、政策环境因素五个方面。

  养殖渔民对“是否购买水产养殖保险”这一问题有两种答案:“是”和“否”;对于这种机会概率问题或“0-1型”问题,在模型设定上,通常可选择逻辑生长曲线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两种形式,他们分别对应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但是Logit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能够克服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出于实际情况考虑,本研究用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根据本文的基本假设,选取五类解释变量作为影响渔民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因素,用于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选取的变量赋值如表7所示。

  由于“是否购买水产养殖保险”Y是一个二元取值变量,我们选择Logit模型来描述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此,设第i个观测者选择Y=1的次数比例为Pi,即Pi为第i个渔民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概率;以选择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机会比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Z,令:

  上式中β0为常数项,μi为随机误差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为所求Logit方程的回归系数,z为第i被调查者选择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机会比的对数,Pi为第i个渔民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概率。

  影响山东省水产养殖保险因素的理论模型与参数估计。本文以调查问卷数据作样。

标签:
相关推荐
  • 首页!玄武娱乐主管
  •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
  • 首页%星海娱乐挂机%首页
  • 大摩注册_大摩官网平台app_注册下载官方版V1.2.9
  • 首页?朋克娱乐注册
  • 摩天娱乐-首选注册
  • 速盈娱乐_速盈平台-娱乐指定服务官网
  • 恒行娱乐-挂机
  • 主页·「品尚娱乐」·主页
  • T6娱乐挂机-注册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