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注册_风暴娱乐平台
风暴注册_风暴娱乐平台
天九_注册登录官网-login注册登录页面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21 05:55    文字:【】【】【

  天九_注册登录官网-login注册登录页面设施农业是在可控环境农业的基础上优化而来,设施农业更加适合东亚地区的生长环境,设施农业是利用非自然条件,营造自然的生长环境,从而使农作物与禽畜等,不间断的吸收养分,进一步达到提升农业产值与产量的目标。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在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基本上可以做到设施农业的全面普及,并且相关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农作物的基本质量,关系到农户的基本收入,而在设施农业普及前,农作物不仅面临着病虫灾害的威胁,也随时可能受到工业化肥安全的影响,使农户的基本收入,长期存在较大波动的状态。设施农业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加强了我国农业设施的基本建设速度,为农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我国在设施农业技术上的研究,大多数是由各省级与市级单位组织,相关的技术水平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在其余方面也存在不足,其中科技水平受限是主要问题,针对特殊植物的研究,不够全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考虑也不够充分,是导致科学技术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我国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有些只具备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土地利用率较低,保温、采光性能差,由于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仍然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农民劳动强度大。这些都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设施农业的日常维护,是保障设施农业正常使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的维护与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基本上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维护与管理措施,设施农业的基础设备的坏损情况严重,长期得不到维护,导致大部分地区的设施农业的基础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使设施农业的作用与效率大打折扣,难以完成预期的规划目标。

  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设施农业,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所具备的潜力和影响,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位置,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和企业集团发展设施农业。

  我国为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普及进度,在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在经济方面,对设施农业实施减税与免税政策,并大幅降低农户的贷款利息,同时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实行资金补贴制度,在技术上,相关的技术单位对于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也作出较大努力,免费帮助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免除农户的相关技术费用,是有关技术部门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加强农业发展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械设备,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极为重要,设施农业与机械化生产的有效结合,使农业产值与农业总产量提高4倍以上,因此,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至关重要,我国国土辽阔,可用于农耕的农业用地较多,现有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建设与普及速度,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相关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不仅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差距甚远。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农业发展关系重大,必须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并提高现有设施农业的基础技术水平,在技术推广方面,需要各级省市县政府,切实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鄂尔多斯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供,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食品成为消费新宠,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生产水平相应改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高新农业发展。伊金霍洛旗作为鄂尔多斯市总体规划发展的重要旗县在设施农业上也作出了很大力度的投入。通过对全旗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找出未来伊金霍洛旗设施农业发展的合理模式。

  伊金霍洛旗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地理坐标是东经108°58′,北纬38°49′。海拔高度在1070~1556米之间。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气候干燥。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年降水量340~400毫米,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在2740~3100小时之间。

  伊金霍洛旗O施农业在2006年431亩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时间,总面积已经达到7150亩,涉及全旗七镇二十五村,建有日光温室2595栋(0.7亩/栋),大棚121栋(1亩/栋)。占地达到5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园区有10处。

  伊金霍洛旗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500亩,建有日光温室2595栋(0.7亩/栋),大棚121栋(1亩/栋)。目前仅有1125栋(0.7亩/栋)日光温室投入使用。

  温室建设标准较高,投资成本较大。目前建造1栋(1亩/栋)日光温室需16万元。蔬菜生产工人工资较高,本地工人较外地工人工资高。附属设施棚膜、棉被等价格增加。种植结构单一,新奇特品种引进、试验费用较高。

  当地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匮乏,外来人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地农牧民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水平较低,部份农牧民基本不了解种植技术。政府职能部门中熟练掌握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的人员较少。

  亟待规划建设绿色食品、绿色蔬菜集中销售市场,达到绿色蔬菜与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的蔬菜分开销售。缺乏强有力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设施农业园区受损严重,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机制,对园区设施进行投保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伊旗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探索阶段,经营管理问题较难。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投资较高,往往出现资金困难,企业无法用土地、温室等设施抵押贷款,缓解危机。生产过程中亏损严重,企业缩小生产规模,致使蔬菜无法集中大量上市,影响销售。缺乏宣传力度,影响力度不高,零售商及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认知程度不够,购买蔬菜只注重外观,不注重品质。

  关于资金问题。应积极响应鄂尔多斯市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补助政策,遵照市农牧业局的关于农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领会市经作站的具体工作措施,结合伊金霍洛旗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条件优越的园区,为其申请标准园区,从而引进发展资金;对于条件一般的园区,为其申报蔬菜专业合作社,从而引进启动资金;对于无法申请标准园与合作社的园区,为其招揽承包企业或个人,从而带动园区发展;对于条件较差的园区,为其多渠道争取赞助或投资,从而改善硬件设施。

  关于园区管理不善的问题。首先应招收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农业专家或大学生,深入基层,亲临指导,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技术人员的补助,做到真正的补助到企业到个人,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多开展培训课程,请资深农业教授有针对性的对园区技术人员理论授课,实地培训。最后应该让园区的领导者提高对农业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政府需多宣传,多督促。

  关于雇佣工人工资高的问题。考虑到当地农户多为征地户的特殊性,园区人员雇佣应以外来农户为主,当地农户为辅。通过大规模承包给企业,小规模租赁给小团体,零散出租亦可以的灵活租赁形式,并通过一些优惠条件鼓励人们承包,使我们在设施农业方面尽快的引入外来劳动力,尽早启动闲置的温室。

  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设施农业本身的性质和目前全旗经济现状和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2015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同时政府对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设施生产的发展。

  补尔乡的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就是农村农作物的种植较为普遍,在有限的良田中,种植的还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农民的思想也较为保守,都是按照季节来种植相应的农作物,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使得补尔乡的农业生产还是呈现出较为传统的特征,缺乏相应的特色经济作物。布拖县作为农业大县,布拖县的苹果在全国知名,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补尔乡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布拖县的特色苹果产业也不能在本地开花结果。

  对于补尔乡来说,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还是比较落后,多数还是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阻碍了农村的发展。补尔乡的农村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的时候,还是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人工插秧、人工翻地、人工收割等。在农村,人均占有地很低,再加上田地较为分散,没有实现集中化,这也使得农业生产很难实现机械化。当地的农民年收入较低,他们也不愿意把钱用在机械化的种植上,一亩地从种到收,加上施肥打药,如果在采用雇佣机器的话,是一个不小的开支,所以当地的农民也不愿意支取更多的费用来从事农业生产。

  在补尔乡,农民的土地是较为分散的,不利于开展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当地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活动,在农作物的种植上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当地的农业生产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收到气候、天灾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种植技术的落后,造成农作物的产量较低。

  补尔乡的农业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正视。具体来说就是外出务工人数多,劳动力少;当地政府重视度低、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够玩善;受气候、水利、土壤、地形等条件限制;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生产工具较传统化等等。

  针对上述补尔乡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必须客观理智的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方法为促进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补尔乡,农田的总数量是固定的,农业的生产发展,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生产技术上来说,农民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水平。所以,要想改变农村的发展现状就必须提升农民的素质,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政府引领,组织培训。补尔乡作为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客观事实,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民在生产种植中,接触到的科学技术较少,先进的思想较少,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政府强化认知,做好自身的服务,采取各种方法,加大ε┟竦呐嘌怠@用好种子站、农村村委会等,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的下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设置农业生产培训场所,有组织有计划的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

  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技术的支持,当下,全国各地都在解放农村生产力,无论是在种植技术还是在生产技术上都要力求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的发展关键是发展技术,提升产量。这里的技术包括育种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收获技术等。在水稻的种植上,要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作为育种的母种,育苗后选择长势较好的苗株,在插秧的时候可以采用机械插秧,实现机械化作业,收割的时候也是如此采用收割机进行作业,这样不但可以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地的肥力。在施肥的时候,讲究科学施肥,按照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酌情适量的追肥,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

  现在的农村人更加的务实,他们会比较种地和外出务工等其他活动的效益,当下,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外出打工挣的钱远远大于农田种植带来的收益。为此,政府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提升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可以是物质性的奖励,也可以是思想上和政策上的鼓舞。在免除农业税之后,当地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实际,酌情的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种田补贴发放给农民,让他们感受到种田带来的利益,在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上都给与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尝到种田带来的田头。针对补尔乡的农业发展,当地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把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来做,只有专业才能加快补尔乡的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户的支持,但是并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事情,也需要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强化参与,完善管理,做好农业的发展规划。在补尔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并且政府作为决策机构,可以从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高度去规划农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增加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政府也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崇善实干,狠抓落实。农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深入农业发展,发展集约化的农业,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针对补尔乡的农业发展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对症下药,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定会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同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1]张建中.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浅谈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5(01)

  宁夏扬黄灌区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旧采用大满贯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不仅会导致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使下下水位上升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节水技术的改造是宁夏扬黄灌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但是目前的现状来看,宁夏扬黄灌区的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六七十年代所修年的,普遍存在着工程设备老化的现象,对水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尤其是宁夏扬黄灌区属于是高杨程阶梯泵灌区,在泵站在提水过程长加大了成本,因此需要逐步采用集水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提水成本,而且能够减少该区的电费支出,减少经济支出的压力,促进该区的农业的良性发展。

  宁夏由于具有充足的广热资源以及昼夜温差比较大,是理想的农业特色发展区域,充足的光热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相对较小,而且蒸发量比较大,给农业灌溉用水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矛盾突出,甚至给整个罐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宁夏引黄灌区如何利用有效的属自愿提升农业灌溉率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灌区的水利工程配套设备老化以及水资源的粗放型管理,利用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节水农业的发展。比如:灌区有半数以上的建筑物损坏老化,灌区干渠堆护率相对较低,干渠输水损失比较严重,灌区存在着灌溉技术落后以及粗放管理的情况,水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后果,不利于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发展。

  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在泵站提水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损失严重,不仅加大了该去农业灌溉的成本,而且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促进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发展,就需要改进灌区的节水技术。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节水灌溉措施,以节约水资源,促进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灌溉渠道的输水过程中,很可能由于部分渠道渗水以及水面的蒸发等原因,而使水资源在输送途中出现部分损失。渠道输水的损失主要包括渠道渗水带来得损失、渠道漏水导致的损失以及水面蒸发等带来得损失。其中以漏水以及渗水损失为主要的水损失渠道。而由于宁夏扬黄灌区的工程配套设置不完善,老化现象严重,因此渗水与漏水的损失更加的严重,这就需要从渗水的源头入手对灌区进行节水。比如需要对干渠等进行修复以减少在输水渠道中带来的水资源损失,常用的防渗漏材料主要有、砌石、塑料薄膜、水泥土、沥青、混凝土等去还替换冻胀性土,并且采用U型的防渗渠道面防渗水的效果要好,因此宁夏引黄灌区可以对灌区的渠道进行改造,比如对砌护干渠、支斗渠以及除险加固渠道等砌护渠道进行改造,能够有效的减少在输水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损失情况,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推动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的发展。

  新型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地面灌溉、喷灌以及微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方式。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宁夏扬黄灌区的地面灌溉的方式主要有淤灌、畦灌、淹灌、膜上灌、沟灌等,地面灌溉技术宁夏引黄灌区最主要的灌溉方式,但是传统的灌溉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灌区的节水需求需要采取改进措施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平整土地,改善工程进行相应的灌溉、发展间歇式灌溉以及合理的设计畦沟的尺寸等来提升灌溉得效率,而膜上灌也是目前我国的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地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仅能够节水而且能够保肥以及抑制杂草的人特点,促使农作物较好的生长达到了优产增收的目的,有效的促进了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喷灌、微灌、滴灌也属于现代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相比较更加的渗水,这些现代节水设施技术主要应用于宁夏杨黄灌区的蔬菜温鹏,而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而且有效的节省了宁夏扬黄灌区的水资源,避免了农业用水的浪费,有效的推动了宁夏扬黄灌区节水农业的发展。

  暗管集水技术适用于山区库井以及机井灌溉区等具有占用面积少、输水快以及操作养护方便等特点与地面明渠相比较更加的节水,损失小,更有利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可以与雨水集蓄技术有效的结合对当地的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仅能够有效的节水,为农业发展提供帮助,而且能够使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缓解宁夏扬黄灌区的农业供水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宁夏杨黄灌区提水成本较高,但是其农业灌溉用水的价格又相对较低,给宁夏杨黄灌区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调整水价不是很现实,因此节水成为杨黄灌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该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因此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既经济又实用的集水灌溉措施,才能够实现既能够解决宁夏杨黄灌区供水矛盾问题又能够有效的节水,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该区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1]薄宏波,胡健,刘新兵,等.山东省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3).

  [2]王磊.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

  为加快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兴宁市认线号文件精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按照梅州市“三大农业、八大产业”的定位,紧紧围绕“强基础、稳粮食、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强化科技、设施、装备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就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近年来,兴宁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加强规划、稳步推进,建设基地、扩大规模,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加强保障、确保落实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已建成6个大类共59个主要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优质稻基地。重点建设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1 333.33 hm2优质稻示范基地,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抓好农田标准化系列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二是油茶基地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1.33万hm2,挂果面积逾6 000 hm2,年产值近2亿元,建成万亩油茶基地4个,油茶已逐步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9年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油茶之乡”。三是蔬菜基地。全市有大型蔬菜基地4个,6.66 hm2以上基地24个。示范性基地有:①新丰盛公司刁坊有机蔬菜基地。该基地现有种植面积133.33 hm2以上,其中大棚200个以上,2009年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列为定点供港蔬菜基地。目前基地效益显著,瓜果类年产量约300 t/hm2,产值约为37.5万元/hm2;叶菜类年产量为90 t/hm2,产值约为27万元/hm2。②径南千亩订单蔬菜基地现有面积200 hm2,主要生产良种茄和毛瓜等蔬菜,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利润30万元以上。四是优质茶基地。主要有兴宁市茶林场、径心宝山茶场、黄蜂窝茶场等。在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兴宁单枞茶的品牌优势,稳定茶叶面积,提高产品质量,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五是优质水果基地。主要有合水龙眼基地、龙威公司柚果场、大坪八斗种福利果场、石马沙田柚场、坭陂东湖果场、径南镇兴旺果场等。在抓水果基地建设方面,重点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龙眼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为龙头,全力推进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龙威绿柚远销国内外,兴宁龙眼被誉为“南国人参”和“南国珍珠”。六是桑蚕基地。主要有黄槐、刁坊、龙田桑蚕基地,这些基地与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联结。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粤东唯一的一个集桑苗种植、蚕种生产、蚕茧收购、蚕业技术服务和蚕茧深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联结农户300户以上,种桑养蚕面积逾133.33 hm2。

  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52家(省级3家、梅州市级24家、兴宁市级25家)。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万多户,其中全市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加工业产值已达1.85亿元,加工企业带动农户1.14万户。部分龙头企业在升级发展中积极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截至目前,兴宁市共有农民专业协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3个,共有会员2 500户(个)以上,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食用菌、种子及农资服务等产业。

  近年来,兴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围绕油茶、水果、茶叶、禽畜产品为主。较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兴宁市树人木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宝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兴宁市南华茶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国锋桑蚕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50多个,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约10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20多个。据目前统计,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产量已达17.16万t,产值5.29亿元。

  目前兴宁市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有10个,认定面积932 hm2,认证产品4个;获得“绿色食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1个,面积40 hm2,认证产品1个;获得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的单位3个,面积155.53 hm2,认证产品37个。

  2010年以来,对全市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超市、基地进行不定期蔬菜、水果、茶叶抽样检测,每个月大约检测200个样品。2010年投入逾200万元扩建农产品质检中心办公楼,并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达到年检测1万个样品的能力,检测范围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保证全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2007年以来,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3 350 hm2,新增灌溉面积800 hm2,改善灌溉面积2 270 hm2,有效提高了基本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系统不够完善,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市1万hm2左右),农业投资不够,农业科技和装备落后,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

  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面不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在精深加工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二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硬件不到位,管理比较散乱,包括城区在内,没有建立规范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和运输流通渠道;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立不健全。

  各级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形成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机制和出台相关政策资金扶持或借贷资助等,从而造成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打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金字招牌,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办好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在全面提升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粮食加工环节,扶持建设粮食加工企业2家,创立品牌,并通过这些企业在宋声、罗浮镇建立66.67~133.33 hm2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坭陂东湖水库有机柚等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和有机产品为样板,推进全市水果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同时巩固发展传统龙眼生产和加工,探索开发水果深加工项目,形成高效益产业。

  充分发挥兴宁市单枞茶的品牌优势,在稳定现有面积基础上,重点抓好提质增效,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确保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

  以广东新丰盛刁坊有机蔬菜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附城镇发展蔬菜基地化种植,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园一区一基地”发展规划,加大推进精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抓好龙田项目区的招商和项目实施。

  结合兴宁市实际,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原则,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切实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搞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上,每年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力争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全年户均增收4 000元以上。

  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1-2],促进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农产品市场推广优势与合作社、农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之间的良性互补,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合作,力争突破兴宁市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的瓶颈,逐步形成企业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3-5]。

  在市场拓展上抓力度,合理布局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管理,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市场份额最大化。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

  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进一步完善,使兴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全面开展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6-9]。

  [1]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 35(3):154-158.

  [2]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刘爱军,张臻,丁振强.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19-121.

  [4] 黄建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9(12):72-74.

  [5] 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土壤学报,1997,34(1):1-9.

  [6]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504-507.

  [7] 王高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赴北京学习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28-29.

  [8] 苗泽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生态农业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3):171-17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虽然传统农业给人类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也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壤生产力下降和食品安全等一些问题[1]。为有效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探索性新模式应运而生。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对长期传统农业生产实践的一种替代,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之一,虽然各国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其内涵基本一致。有机农业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照有机农业相关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采用农药、家畜饲料添加剂、人工合成的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来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达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2]。毋庸置疑,有机农业在缓解常规农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压力上有着其他农业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有机农业产生之初即强调人类活动需要和环境相协调,强调有机物质循环理论,强调食品对健康的影响。此后,各个国家通过立法和颁布有机标准将这一理念不断完善,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有机农业演化特点可将其划分产生、发展和增长[3]三个阶段:

  (1)有机农业的产生阶段(1924—1970)。有机农业实践起源于美国,1940年美国的罗代尔(J.I. Rodale)在其私人农场进行了有机农业的实践,并于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一书[4]。有机农业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实践,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此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2)有机农业的发展阶段(1970—1990)。在此阶段,全球自发兴起了大量机构和团体,包括有机农业协会和有机农业研究机构等。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在欧洲成立,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发展的里程碑。IFOAM的成立推动了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

  (3)有机农业的增长阶段(1990至今)。20世纪90年代,各个国家通过立法来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有机立法和标准相对于传统农业更为严格,认证更加规范,并通过一定的商标来体现。如1991年欧共体《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同年美国颁布了《有机食品生产法》,2000年日本制定了有机JAS规格。同时,世界上还产生了一些较为权威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如美国的OCIA、瑞士的IMO、日本的JONA等。

  进入21世纪,有机农业蓬勃发展。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和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于2012年2月联合了《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2 》(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的数据覆盖范围达全球130多个国家,由于报告未公布南美洲有机农业的相关数据,故本文未将其列入下表。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世界有机农田面积达3704万公顷,约占世界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85%,有机农业从业人员为157万人。世界有机农田面积等详细数据见表1。

  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根据Organic Monitor的调查,2011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了630亿美元。对FIBL和IFOAM于2013年的数据分析显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网络的生产区与消费区空间地域呈现非一致性特征。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的95%,其中:美国的有机产品销售额为210亿欧元,欧洲的有机产品销售额为215亿欧元,欧洲有机产品消费占全球一半以上。德国是欧洲有机农产品最大的市场,其销售额为66亿欧元;其次是法国,销售额为38亿欧元。而全球约80%的有机农业从业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是有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5]。在亚洲,有机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亚洲最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也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根据“生态和农业基金会”(SOEL)的统计,目前有机农业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其中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是有机农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亚洲有机农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因此,本文从有机农田面积、有机农业从业人员和有机市场等几个方面来对这四个地区的有机农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总体而言,大洋洲有机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为澳大利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澳大利亚的有机农田面积为120万公顷,约占世界有机农田总量的32%,有机农业从业人员为2129人,有机产品的销售额达5亿欧元。其中: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园艺产品。同时,截至2009年,澳大利亚有机认证企业已达到2986个,其中约3/4 是从事农牧业生产,占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者的1.6%[4]。其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见图1。

  澳大利亚有机食品种类庞杂,包括肉类、蔬菜、水果和乳品等。从其产品结构分析,有机肉类约占澳大利亚有机农场总价值的44%,其中牛肉是规模最大的有机产品,约占畜牧业的20%;有机蔬菜、水果占有机农场总价值的35%;有机乳品占有机农场总价值的6%[7]。

  从其市场消费区分析,澳大利亚有机食品出口到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大的消费地是日本,约占总出口量的33%;其次为英国占17%,法国占11%,新西兰占10%,美国占6%,从长远来看,中国和韩国也将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其有众多致力于研究有机食品的机构、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完善的认证管理和法规体系。

  在北美洲,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高,其组织经营也相对较为完善。据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美国的有机农田面积为194万公顷,约占其国内农田面积总量0.6%;有机农业从业人员为12941人;有机产品的销售额达200亿欧元。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统计数据,美国2007年有机农场数量为20437个[8]。目前全美50个州均存在有机农业的生产活动,其中加州为美国最大和最发达的农业州,其有机农业面积占全美的14.4%。美国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见图2。

  近年来,美国有机食品销量增长较快的产品分别为肉类、乳制品、水果和蔬菜、面包和谷物制品。由于美国有机食品生产的标准严、过程要求高,生产成本随之增加,造成了美国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同类产品。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对有机食品生产者的激励,另一方面也是成为限制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日益关注,有机食品依然有着广阔市场。目前,美国约有80%的有机产品依靠进口,而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多数在国内销售,只有5%~7%销往国外[8]。

  已有研究表明,美国有机农业以家庭经营的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同时还存在着大量农业合作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维护农民的共同利益和宣传推销农副产品[8]。美国政府一直将农

  业科研和推广视为其重要职责,其有机农业的相关科研活动也直接面向生产。政府通过各州的大学在当地设立农技推广办公室,使农业科研直接服务于生产,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也直接反馈给科研机构,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做到生产、教学、科研的“三位一体”。

  欧洲有机农业发展中,德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较快。据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德国的有机农业面积为99万公顷,约占其国内农田面积总量的5.93%,有机农业的从业人员为21942人,有机产品销售额为60亿欧元。德国的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见图3。

  目前德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三类:第一是农户直销,主要存在三种方式:在农场内设立直销店;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直销;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在一些发达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第二是有机食品专卖店。第三是店铺专柜、专区销售[9,10]。德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政府采取资金补贴、强化管理、法律保障、协会推动和严格检验等措施使得有机农业发展较快[11]。德国“联邦有机农业计划”每年投入两千万欧元,而对于有机市场的研发更是不遗余力。

  总体而言,英国的有机农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但有机产品的销售额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其有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有机农业理念的不断普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英国的有机农田面积为69万公顷,约占其国内农田总面积的4.34%,有机农业的从业人员数为4949人,有机产品的销售额达20亿欧元。英国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见图4。

  根据Soil Association的《Organic Market Report 2012》,2010—2011年英国有机产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上升的营销方式分别是:箱子计划、送货上门、邮购和餐饮服务。同时,有机产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上升的产品为婴儿食品和新鲜家禽制品。资料显示,83%的英国家庭会购买有机产品,消费者平均一年购买有机产品的次数为13次,而且消费者中年轻人的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有机产品的消费理念在英国已经较为普及。

  亚洲有机农业起步相对较慢,目前发展状况较好的国家为日本,中国近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日本的有机农田面积为9067公顷,约占其国内农田总面积的0.23%,有机农业从业人员数为2137人,有机产品的销售额为10亿欧元。日本的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见图5。

  在日本有机方式、生态生活和慢食主义成为了新一代日本青年中最为流行的生活方式。日本国内有机产品产量较高的是蔬菜和大米。日本主要本着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发展有机农业,其有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有6类:通过建立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由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由生协组织配送;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设立连锁专卖店进行销售;外食加工企业与日本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12]。日本农业可持续经营重视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程序、经营情况、运行机制,主要支持生产者—消费者“提携”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直接对话与接触,加深互相了解,双方都要提供人员及资金去支持本身的运输系统,设立运输站,3-10个家庭的消费者可直接取得已运抵的产品[13]。

  中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传统的农业方式中包含着很多有机农业管理方式[1]。同时,我国地域广袤,在一些生态环境优越、农耕技术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其农业生产中蕴含着很多有机农业的实践,这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初期探索阶段(1980—2002年):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和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初步制定了有机农业的相关标准规范,有机农业逐步兴起。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相关科研工作,于次年加入了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成为我国第一个IFOAM成员;1994年我国建立有机农业植保技术研究中心、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和环球有机食品研究咨询中心(OFRC);199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国际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和管理要求,制定并了《有机(天然)食品标准管理章程》(试行);2001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HJ/T80—2001)。至此,我国初步建立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

  (2)规范化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以2003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实施为起点,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务院授权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标志着我国有机产品认证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14]。为促进有机产品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规范认证认可的各项工作和行为,2004年11月5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05年1月19日了国家标准《有机产品》(GB/T19630.1-19630.4—2005),为中国有机农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有机农业经历了初期的探索阶段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成为了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产业”。截至2012年,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有机产品国内贸易额约800亿元,年出口约4亿美元[15]。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有两大生产区:一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生产豆类和谷物等。二是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生产有机蔬菜和有机茶等[16]。截至2012年6月,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为23家,有效认证证书为10478张,获证企业为7266家,分布在全国1614个县。

  根据国家认监委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2号公告,我国有机产品主要分为植物类、加工类、畜禽类和水产类。目前我国有机生产活动以植物类产品和加工类产品为主,进行植物类产品和加工类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占全部获证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2%和45%,而且我国有机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截至2012年,我国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和吉林。二是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四川,其空间分布见图6。

  (1)从全球而言,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且有机产品消费需求旺盛,这为其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亚洲的有机农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重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者;同时,亚洲地区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步增长,有机产业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因此,亚洲地区的有机农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世界范围内,澳大利亚和英国有机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澳大利亚有机产品的种类丰富而且普遍对产品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加工,提高了有机产品的附加值。英国的有机农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较为完善,其较高的有机产品销售额得益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3)亚洲范围内,有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为日本,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与规模扩张相对较快。日本的有机农田面积较小,但其销售额和从业人员的数量相对较高,说明其有机农田单位产出与生产效率较高。中国有机农田总体面积较大,但是相对于传统农田生产,其比例依然较低,且经营较为粗放,单位产出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4)我国有机农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整体规模与产品市场有了一定的扩展,其有机农产品存在两大主要生产区,区域差异性较大。从我国实际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状况而言,我国应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差异化发展方式,鼓励农户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探索,丰富和完善农场的经营模式;重点通过对相关科研机构的扶持与资助,不断提升有机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借鉴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来提升有机产品的单位产出与生产效率。

  [1] 李在卿,梁平.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有机种植认证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7.

  [2] 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4(7):7-11.

  [6] 张新民,陈永福.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08,4(11):22-25.

  [7] 焦祥,高秀文,付婧.澳大利亚有机农业发展现状[J].世界农业,2012(11):94-95.

  [8] 焦祥,穆建华,刘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J].农业质量标准,2009(3):48-50.

  [9] 方志权,张俊辉.德国的有机农业[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9(1):45-46.

  [10] 潘永圣,彭汉艮.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2004(5):113-115.

  [11] 张华建,王守华.德国有机农业的考察及其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2,8(1):2-6.

  [12] 方志权,焦必方.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2(2):45-48.

  [13] 罗芳,徐丹.资源消耗农业的可持续经营–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0(5):2613-2615.

  [14] 周继强.从有机认证制度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0.

  [15] 张继兵,胡云峰,解卫华,等.关于新形势下中国有机产品发展的探讨[J].有机产品时代,2012,63(3):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农民致富提供多元化途径,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1],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友好生态型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复合生态系统为旅游观光农业的实践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活力[2],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实现在旅游活动开展的同时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旅游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4]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通过有机复合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其中自然是经济、社会的基础;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和自然联系的中介。在复合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是人,同时也是最强烈的破坏因素。一方面,人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人的能动作用又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其一切宏观性质的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5]。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以纯粹自我喜好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的能动性滥加发挥。

  旅游观光农业是指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自然和农艺人工风景为主,辅以人文景观的新型生态旅游业[6]。旅游观光农业既不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也不是单纯的农业开发,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新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7]。旅游观光农业是将农民的生活、农业的生产、农村的生态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农民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消费,带来经济收益,但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外来消费者的活动也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作用[8]。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该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为前提,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力求使自然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组合。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北与安徽金寨县接壤。全县版图面积2 144 km2,是湖北省大别山试验区首批8个试点县之一,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野生兰花之乡、蚕桑之乡、茯苓之乡。罗田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洗肺公园”和“天然氧吧”[9]。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沟壑纵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为主打品牌,通过板栗节、甜柿节、红叶节、吊锅节等一系列节会的举办,罗田县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罗田县也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地方小景,一跃成为人们印象深刻的大美之地、心驰神往的生态净土,已成为山水田园休闲的首选之地。2009年以来,罗田县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1%,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15.3个百分点。旅游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表1),已成为罗田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罗田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农业资源禀赋独特,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罗田县的旅游资源与气候、生态、文化、乡村组合程度高,分布极为密集,全域皆有风景,四季均有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旅游观光农业资源大县,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以来,罗田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2012年已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全县共有旅游观光农业景区景点106处;旅游观光类农庄、农家乐800多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加工企业35家,开发产品200多个,并建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销售网点300多处,产品不仅满足本地游客的需求,而且有20多个品种远销县外及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目前,已建成天堂寨景区、薄刀峰景区、天堂湖湿地公园、罗九百里生态画廊、三里畈温泉小镇、瑞源农业生态观光园、罗田板栗公园、燕儿谷生态农庄等10大旅游观光农业精品景区。由于旅游观光市场的不断繁荣,已带动全县近10万农民在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中受益。

  针对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现状,目前还没有专门进行深度和系统的评价研究。本研究在借鉴其他相关评价体系和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图1)。

  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评价可以理解为多目标决策问题,而层次分析法正是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使整个评价过程量化,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很好地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指标权重确定过程首先以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按照1~9标度方法构造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10],并进行一次性检验;最后得到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在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评价体系中,采用五级等级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作为评价等级。各等级标准采用百分制,优秀为≥90,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一般为50~69,差为

  评价结果的计算采用综合评分方法,运用公式D=■WiDi,其中,设Wi为基本指标Ci相对评价目标的权重,Di为对应基本指标Ci的评分。Di采用等级评分,等级评分的评语集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对应评分集为(95,85,75,60,25)。依据评价标准对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综合评价得分为78.12,评价等级为中等。其中,自然系统得分为81.67,评价等级为良好;经济系统得分为75.81,评价等级为中等;社会系统得分为68.52,评价等级为一般。由此可见,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已具有较好的自然基础,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不明显。

  结合罗田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1)维护合理的自然系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只要系统的目标之间具有协调性,总是趋向均衡位置,系统就是安全和可持续的,在不断的调整中螺旋上升地发展。自然子系统本身存在着非稳定性,社会、经济子系统对自然子系统的作用有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人类时刻面临着灾害风险,而很多灾害是一种自然过程,有些人类可控,但更多的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有的甚至无法估计它的强度和频度,人类只能积极面对,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旅游观光农业的建设和经营以生态资源及农业资源为基础[11],当经营过程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中心时,就有可能改变农村原有的生态景观,通过人工景观来提高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从而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恢复,带来环境和经济损失[12]。

  因此,罗田县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和保护好现有的大气、水体和植被等优势生态资源;增加日旅游设施容量,增强农事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农业景观质量,使旅游观光农业兼备生产与观光功能,成为能够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农业。

  2)保证经济系统的利润。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自然资源供给、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不断的技术更新,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必须通过高效的社会组织、合理的社会政策,方能取得相应得经济效果[13]。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根本目的。但区域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罗田县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吸引资金,增强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力度,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在当地居民旅游获益水平的同时缩短项目投资回收期。

  3)追求社会系统的效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经济振兴必然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积累,提高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当社会系统处在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时能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14]。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是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大批外来游客将最新的市场信息,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传递给农民,将促进农民不断解放思想,在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逐步转变观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罗田县的农业与旅游、工业与旅游、商业与旅游开始实现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业态,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但仍需进一步引导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价值观念、文化和科技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诚信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增强罗田县旅游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 彭萍华.井冈山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3(11):20-22.

  [2] 王 波.绵竹市观光农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吕 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1):1-8.

  [5] 耿 芳.基于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6] 胡休明.浅谈海南农垦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N].海南农垦报,2007-07-07(2).

  [7] 朱镇斌.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经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3):62-64.

  [8] 田晓珍,杨鸿佼,张法瑞.观光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46-247.

  [9] 王立兵,雷 电,童伟民,等.全域旅游重塑罗田山水[N].湖北日报,2013-11-26(7).

  [10] 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1] 骆高远.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2] 陈春光.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13] 徐 斌.无锡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 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江苏、上海、福建等省市都在探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各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 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低碳农业新路子。尽管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在低碳农业方面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低碳农业是最近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方式,这种低碳农业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运而生的,对于我国环境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第一,观念尚未建立。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很多人对于低碳农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于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农民认为低碳农业离自己很遥远,而往往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这就直接导致低碳农业发展不完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第二,缺乏政策和法规支持。低碳农业在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中还是很新颖,我国在低碳农业政策和法规制定上还不是很完善,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这使得低碳农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也就不能够形成基本的政策激励以及保障机制。第三,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的,低碳农业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极高,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来看,我国在低碳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着科学技术缺乏的问题,导致低碳农业发展阻碍重重,使得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地施展。

  为了进一步做好低碳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为此,国家农业部门以及农村地区首先应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宣传车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农民对于低碳农业的认知,让农民深刻的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于农民的思想培训,让他们对于低碳农业的含义、目标、意义、机制以及政策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其次,完善政策法规, 确立激励机制。国家农业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低碳农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体系,对于发展低碳农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研发力度,建立相应的低碳农业研发机构,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健康顺利开展。再次,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环节,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在低碳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循环农业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低碳农业发展成本,提高低碳农业的环境以及生态效益。最后,完善后续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低碳农业对于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极高,为此,国家应该把社会化服务纳入到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对于低碳农业的后续发展工作。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低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以及机制构建,针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各个重点环节,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在玩弄时尚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增益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 这将是国家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目前各地低碳农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要有持续的科技扶持以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最终形成带动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低碳农业在全国的普及与推广。国家农业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创新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徐延熙,马建国,卢俊英,徐晓琳.济南市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

  [2] 翟玉建,张东洁,王晓江.地方政府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1).

  [3] 王璐,肖健.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5).

标签:
相关推荐
  • 首页.(星辉注册).首页
  • 天九_注册登录官网-login注册登录页面
  • 三牛注册-招商
  • 新城_注册登录
  • 杏悦注册-创造奇迹-杏悦平台
  • 鑫达娱乐平台-首选
  • 摩鑫注册-平台注册
  • 摩鑫英雄账号注册及使用攻略
  • 首页-新城注册平台
  • 首页\[速盈注册]\首页